提到过年,很多人会想起年夜饭、春晚、韩城馄饨……365天的守候,等来又一个生肖年的团圆,想带家人去看最美的风景,也想拥有更多的陪伴,毕竟最好的年味就是陪伴。
现在的人都在叫喊着年味越来越淡了,春节存在的最大意义仿佛变成了放假。以前过年时我是备受爷爷奶奶们宠爱的乖孙子,现在家里已经四代同堂,我也成了要小心翼翼照顾“熊孩子”的小舅舅;以前过年我即使困了也会强撑到跨年倒计时,现在习惯性晚睡的我们过了“零点”仍然精力旺盛,但却难以找到以往“守岁”的喜悦。或许是从十八岁开始,那最迫不及待要穿上的新衣服和欲迎还拒的压岁钱已很难再让我为之兴奋;二十多岁的我们,过年时已经不可能像以前一样睡到自然醒,我们要渐渐的扛起走亲访友的大旗,在亲戚家里,所有的目光和焦点似乎都落在了我身上,她们对我婚姻大事、薪资水平的突然关心总是让我不知如何回答。也许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我们已不再是过年期间最开心的人。
所谓年年过年年相似,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年更像是一种仪式。有多少独在异乡打拼的人嘴上抱怨春运太挤,过年越来越没劲,但是越是临近过年的日子,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抢票APP有没有成功抢到票,即使最后抢到的是普通坐票,也会为之欣喜若狂。不管离家再远,那念念不忘的家乡年味,永远是温暖我们心窝的人情味。
年味,是大年三十迎财神摆香炉的仪式感;年味,是围坐在桌前一起吃的年夜饭;年味,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炮仗味;年味,是大年初一出门时引入眼帘的满地红屑。
那传统的中国年味,其实一直都在。腊八一过,街道上的门面店就像被春节控制了似的,露出慌慌张张的喜庆与欢乐。无论平日里多么勤俭的家庭,置办年货时都会变得十分大方。大年三十的早上,爸爸总会拉着我一起用烧制好的浆糊贴春联,并给我普及“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意浓”的道理;那擦拭干净的窗户上,也会贴上充满剪纸艺术的大红色窗花,剪纸里故事的主角,也用独特的红色守护着我们的年味。到了晚上,给灶王爷磕过响头之后,便可以享受年夜饭的美味了,茶余饭后,长辈们守着电视看春晚,我们年轻的一辈便会围成一桌玩“跑得快”,那一张张纸牌是牌局上的新年仪式,充满了团聚的温暖与快乐。
在新年期间,即使是微信通讯录里“僵尸”朋友群发的微信祝福,也会真心地回复“新年快乐”,毕竟在特别的日子里收到祝福总归是有被幸福笼罩的感觉。在家里不小心打碎了碗碟也不碍事,和闻声赶来的人相视一笑说一句“岁岁平安”也会心情愉悦。白天,远处的鞭炮声和路边的叫卖声跌宕起伏,甚是热闹;晚上,
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花灯照亮了整个城市,外地游客的纷至沓来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别样的生机 。
现在大多数人每天都过着富足的生活,天天都像过年一样。在春节这样家家团聚的日子里,很多人为了孝敬父母而购买补品、准备红包,但最应该做的就是利用假期时间多带他们出去感受一下其他城市的人文与自然风光,教会他们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对父母最好的孝敬,就是让他们跟得上这个时代。
鼠年即将到来,2020寓意为“爱你爱你”,有爱的地方才是家,有你的家里才叫年。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